投資管理
【勝券在沃:8月投資專欄】
精準解讀市場脈動,穩健布局未來趨勢
家族傳承
2008 年王永慶辭世後,子女驚覺父親在瑞士銀行另有高達 400 億新臺幣的資產,卻因「不可撤銷信託(Irrevocable Trust)」條款而無權動用;該筆資金被指定分 20 年逐步捐入長庚醫療基金,用於癌症治療。對比子女僅能取得臺灣本地帳戶中的 100 億,這段家族戲劇讓「信託 vs. 遺產」的張力一覽無遺,也凸顯了家族辦公室在傳承結構設計上的關鍵角色。 一、家族辦公室觀點:從三大構面解讀 構面 傳統思維 王永慶案例的「顛覆」 家族辦公室可貢獻之處 財富所有權 個人資產 → 子女繼承 財富歸屬信託,子女僅為「潛在受益人」 事前教育家族:所有權分離、受託人角色、信託保護 資產使命 留錢給孩子 「留責任給孩子、留資源給社會」— 每年 20 億公益支出 協助擘畫「雙重底線」
家族傳承
在香港保險市場中,分紅型保單長期受到財富管理專業人士與高資產客戶的重視。這類產品兼具「保障」與「收益」的雙重功能,是資產保全與增值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市場發展,分紅保單逐漸分化為兩大主流類型:「美式分紅」與「英式分紅」。兩者的分紅機制與資金運用方式截然不同,適用族群與理財目標也有所差異。 本文將從制度設計、資金運用、回報表現與適用對象四大面向出發,分析這兩種保單類型的核心特徵,協助讀者釐清選擇邏輯。 一、英式美式差異 美式分紅:靈活派發、即時現金流 美式分紅保單的主要特色在於「每年派發現金紅利」。保險公司根據當年營運盈餘表現,按年度將一部分利潤以現金形式分派給保單持有人。這些紅利可選擇直接提領、抵扣保費或用以購買額外保障。 相對於保守型或長期規劃導向的產品,美式分紅保單提供了高度的資金靈活度。這類設計尤其適合對流動性有需求的投保人,例如企業主、準備子女教育金的家庭,或預備提前退休者。 不過需留意的是,現金紅利並不保證發放,與保險公司財務狀況息息相關,屬於非保證收益。 英式分紅:長期複利、穩健增值 英式分紅保單則採取「保額分紅」機制,紅利不會即時派發,而是以
家族傳承
從一位70歲婦人千萬積蓄被騙談起的金融教育,近期台中一名70多歲婦人因投資「境外保單」慘遭詐騙,損失了近千萬元。她原以為自己做了穩健投資,連續三年都如期收到利息,卻在第四年才驚覺:「這家公司根本不存在!」這起案例再次提醒我們:面對陌生或非透明的金融商品,金融商品再保證,也不能用信任取代查證。 以下三個重點,讓我們在接觸境外保單時做出更安全、理性的判斷: 1. "詐騙是怎麼發生的?常見的話術與陷阱" 2. "投保境外保單前要了解哪些重要資訊?" 3. "多一分查證,少一分遺憾" 一、詐騙是怎麼發生的?三大常見陷阱 許多受害者並非因貪心而受騙,而是落入以下常見陷阱: * 信任代替查證:當推銷者是熟人或長期信任對象時,容易忽略對保單背景與合法性的查證。 * 高報酬迷思:若保單強調穩定高收益,且前期如期給付,容易使投保人產生安全感與依賴,進而降低對商品真實性與可持續性的質疑與審慎判斷。 * 資訊不足與理解落差:不了解境外保單的運作與申購流程,未能察覺交易模式中潛藏的異常與風險。 二、投保前,應該確認的三件事 1.
精準解讀市場脈動,穩健布局未來趨勢
2008 年王永慶辭世後,子女驚覺父親在瑞士銀行另有高達 400 億新臺幣的資產,卻因「不可撤銷信託(Irrevocable Trust)」條款而無權動用;該筆資金被指定分 20 年逐步捐入長庚醫療基金,用於癌症治療。對比子女僅能取得臺灣本地帳戶中的 100 億,這段家族戲劇讓「信託 vs. 遺產」的張力一覽無遺,也凸顯了家族辦公室在傳承結構設計上的關鍵角色。 一、家族辦公室觀點:從三大構面解讀 構面 傳統思維 王永慶案例的「顛覆」 家族辦公室可貢獻之處 財富所有權 個人資產 → 子女繼承 財富歸屬信託,子女僅為「潛在受益人」 事前教育家族:所有權分離、受託人角色、信託保護 資產使命 留錢給孩子 「留責任給孩子、留資源給社會」— 每年 20 億公益支出 協助擘畫「雙重底線」
在香港保險市場中,分紅型保單長期受到財富管理專業人士與高資產客戶的重視。這類產品兼具「保障」與「收益」的雙重功能,是資產保全與增值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市場發展,分紅保單逐漸分化為兩大主流類型:「美式分紅」與「英式分紅」。兩者的分紅機制與資金運用方式截然不同,適用族群與理財目標也有所差異。 本文將從制度設計、資金運用、回報表現與適用對象四大面向出發,分析這兩種保單類型的核心特徵,協助讀者釐清選擇邏輯。 一、英式美式差異 美式分紅:靈活派發、即時現金流 美式分紅保單的主要特色在於「每年派發現金紅利」。保險公司根據當年營運盈餘表現,按年度將一部分利潤以現金形式分派給保單持有人。這些紅利可選擇直接提領、抵扣保費或用以購買額外保障。 相對於保守型或長期規劃導向的產品,美式分紅保單提供了高度的資金靈活度。這類設計尤其適合對流動性有需求的投保人,例如企業主、準備子女教育金的家庭,或預備提前退休者。 不過需留意的是,現金紅利並不保證發放,與保險公司財務狀況息息相關,屬於非保證收益。 英式分紅:長期複利、穩健增值 英式分紅保單則採取「保額分紅」機制,紅利不會即時派發,而是以
Coinbase Global, Inc. 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美國,是一家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它允許用戶買賣、儲存和交易比特幣、以太坊和 USDC 等數位資產,為全球數百萬散戶和機構客戶提供支援。 Coinbase 平均每月交易用戶約 800 萬,平台資產規模達 4,040 億美元,2024 年年交易量達 1.162 兆美元。 Coinbase 倡導加密貨幣監管,並於 2021 年 4 月在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NASDAQ: COIN) 上市,並於 2025 年 5 月被納入標準普爾 500 指數,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我們看好 Coinbase(COIN) 的三大理由 1.
SoFi Technologies, Inc.(SOFI)為美國金融科技公司,總部位於舊金山,由 Stanford 大學 MBA 學生於 2011 年所創立,起初以提供學生借貸業務而聞名,現將其業務擴大,包含個人貸款、信用卡、抵押貸款、投資帳戶、銀行業務等金融服務,公司成立中旨在於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便捷的金融服務。 我們看好 SOFI 的三大理由 1. 垂直整合的業務模式 SoFi 的一大優勢在於其從貸款、儲蓄到投資服務的全方位整合。與傳統銀行相比,SoFi 不僅提供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還透過數據驅動的個性化服務,提升用戶黏著度,從而有效降低客戶獲取成本。 2. 不斷擴張的會員基礎 SoFi 的會員數量增長速度驚人,這得益於其多元化的金融服務與用戶體驗。SoFi 的活躍會員數量已突破 1000 萬人。隨著產品滲透率提高,每位用戶的平均收入(ARPU)也將進一步增長,為未來營收提供強勁支撐。 3.
百年家族企業若要順利傳承,經常面臨「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李錦記家族在歷經兩次重大內部分裂後,深刻體認到制度化的家族傳承至關重要。透過家族委員會和家族憲章的設立,以及可能的閉鎖性公司與家族信託架構,降低家族企業在傳承中面臨的風險。 家族企業的傳承挑戰:李錦記的兩次分家事件 李錦記於1888年成立後,第一次重大家族分裂發生在1972年。當時第二代傳人李錦裳去世,三位兒子分得平均股權,但三兄弟經營理念分歧,長子李兆榮與次子李兆登主張保守經營,三子李兆南則主張積極擴張。最後兩位哥哥決定出售股權退出企業,李兆南之子李文達購買了這些股份,成為第三代掌門人。 第二次家族衝突發生於1987年,李文達與其弟弟李文樂因股權分配問題爆發爭執,甚至對簿公堂,最終經過兩年官司纏訟,李文達以8,000萬港元買回李文樂的四成股份。這次事件充分暴露家族傳承時內部治理不足的問題,也凸顯出家族成員直接持股的結構易導致股權分散與治理風險。 經歷兩次分家後,李文達深刻體認到,家族企業若要持續發展,必須建立更有效的治理機制,避免家族內部紛爭威脅到企業的永續經營。 家族憲章的建立:自我約束與治理規範 在面對家族傳
Thoughts, stories and ideas.
Coinbase Global, Inc. 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美國,是一家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它允許用戶買賣、儲存和交易比特幣、以太坊和 USDC 等數位資產,為全球數百萬散戶和機構客戶提供支援。 Coinbase 平均每月交易用戶約 800 萬,平台資產規模達 4,040 億美元,2024 年年交易量達 1.162 兆美元。 Coinbase 倡導加密貨幣監管,並於 2021 年 4 月在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NASDAQ: COIN) 上市,並於 2025 年 5 月被納入標準普爾 500 指數,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我們看好 Coinbase(COIN) 的三大理由 1.
精準解讀市場脈動,穩健布局未來趨勢
ServiceNow(NOW)是一家專注於 IT 管理工作流自動化的軟體公司,提供數位工作流和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雲端平台。自從 2003 年成立以來,該公司成為企業軟體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為羅素 1000 指數和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成份股之一,並於 2018 年榮獲《富比士》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榜首。 我們看好 NOW 的三大理由 1. AI 驅動營運效率提升,利潤擴張具體兌現:ServiceNow 在內部廣泛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有效提升了營運效率與利潤能力,2025 年第一季度非 GAAP 營業利潤率達到 30.9% 展現出高度的效率提升潛力。 2. 核心訂閱業務穩健成長,各行業需求強勁支撐:1Q25 訂閱收入在恆定匯率下年增 20%,連續五季度實現 20% 以上增數,所有主要工作流程(特別是 CRM、行業解決方案與核心業務)
精準解讀市場脈動,穩健布局未來趨勢
SoFi Technologies, Inc.(SOFI)為美國金融科技公司,總部位於舊金山,由 Stanford 大學 MBA 學生於 2011 年所創立,起初以提供學生借貸業務而聞名,現將其業務擴大,包含個人貸款、信用卡、抵押貸款、投資帳戶、銀行業務等金融服務,公司成立中旨在於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便捷的金融服務。 我們看好 SOFI 的三大理由 1. 垂直整合的業務模式 SoFi 的一大優勢在於其從貸款、儲蓄到投資服務的全方位整合。與傳統銀行相比,SoFi 不僅提供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還透過數據驅動的個性化服務,提升用戶黏著度,從而有效降低客戶獲取成本。 2. 不斷擴張的會員基礎 SoFi 的會員數量增長速度驚人,這得益於其多元化的金融服務與用戶體驗。SoFi 的活躍會員數量已突破 1000 萬人。隨著產品滲透率提高,每位用戶的平均收入(ARPU)也將進一步增長,為未來營收提供強勁支撐。 3.
Cloudflare 是一間全球雲端平台,這間公司致力於提供更快速、更安全的解決方案,提供整合式的網路,公司 2009 年成立起初以提供 CDN (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服務,降低存取網路的延遲速度,並在後續持續推出 40+ 個新產品,如資安的零信任服務 (Zero Trust) 的業務拓展、開發者服務 Workers 等。
百年家族企業若要順利傳承,經常面臨「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李錦記家族在歷經兩次重大內部分裂後,深刻體認到制度化的家族傳承至關重要。透過家族委員會和家族憲章的設立,以及可能的閉鎖性公司與家族信託架構,降低家族企業在傳承中面臨的風險。 家族企業的傳承挑戰:李錦記的兩次分家事件 李錦記於1888年成立後,第一次重大家族分裂發生在1972年。當時第二代傳人李錦裳去世,三位兒子分得平均股權,但三兄弟經營理念分歧,長子李兆榮與次子李兆登主張保守經營,三子李兆南則主張積極擴張。最後兩位哥哥決定出售股權退出企業,李兆南之子李文達購買了這些股份,成為第三代掌門人。 第二次家族衝突發生於1987年,李文達與其弟弟李文樂因股權分配問題爆發爭執,甚至對簿公堂,最終經過兩年官司纏訟,李文達以8,000萬港元買回李文樂的四成股份。這次事件充分暴露家族傳承時內部治理不足的問題,也凸顯出家族成員直接持股的結構易導致股權分散與治理風險。 經歷兩次分家後,李文達深刻體認到,家族企業若要持續發展,必須建立更有效的治理機制,避免家族內部紛爭威脅到企業的永續經營。 家族憲章的建立:自我約束與治理規範 在面對家族傳
精準解讀市場脈動,穩健布局未來趨勢
重點摘要 1. 美國財政赤字已達皆進不可持續的地步 2024 年,美國預算赤字已超過 GDP 的 6.28%,主因為過去拜登政府透過大量撒錢的經濟寬鬆政策,其中淨利息上支出了 8,820 億美元,佔 GDP 比例達 3.02%,若財政赤字惡化下去,美國將迎向債務危機。 2. 鋪路《海湖莊園協議》,川普時代下的新貨幣體制 在《海湖莊園協議》中,米倫將所有美國經濟現況下遇到的問題歸咎於「過強的美元導致」,據論文提出的解決方法,在削弱美元的過程中,將引進關稅和國防解決美元過強的問題。 3. 以歷史為鏡,川普式下的經濟走向將有哪些趨勢? 此次的關稅背景與 1971 年的「尼克森衝擊」類似,在當時造成經濟停滯性通膨,在此次逆全球化、貿易壁壘的情況下,預計目前 (4/11) 關稅政策預計將為美國今年帶來超過 2.
許多人認為,將財富存入信託後便能高枕無憂,實現「資產隔離」與「財富傳承」的雙重保障,然而信託的防護並非牢不可破。在張蘭的案例中,這一工具未能如預期發揮效用,反而被法院認定為個人財產,最終無法達到避險的目的。 家族信託的資產隔離功能與法律保障 家族信託是指信託公司接受個人或其家庭成員的財產託管,並以財富保護、資產隔離、管理和傳承為核心目的,向受益人提供定制化的財務管理與法律保護服務。根據信託法理,一旦資產注入信託,即應視為獨立於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的財產。這意味著,即使委託人(如張蘭)或受託人面臨債務問題,信託財產也不應成為清償債務的資產,理論上具有高度的法律保護性。 然而,家族信託並非「絕對安全」,其法律效力需符合嚴格的規範。例如《信託法》明確規定信託財產的獨立性,除特定情形外,不得被強制執行或保全。若信託的設立目的涉及逃避債務或違法行為,則不受法律保護。 張蘭家族信託為何被「擊穿」? 1. 信託財產管理仍由委託人控制 根據法院判決,雖然張蘭將其 100% 持有的公司注入家族信託,但其公司銀行賬戶的受託人權限未及時更新,信託受益人(汪小菲及其子女)
精準解讀市場脈動,穩健布局未來趨勢
Dell ( 戴爾 ) 成立於 1984 年,是一家控股公司,透過子公司展開業務,是全球領先的端到端技術供應商,設計、開發、製造、行銷、銷售和支援各種全面的整合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公司產品包括伺服器和網路、儲存、雲端解決方案、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服務、軟體、品牌週邊設備以及第三方軟體和周邊設備。業務分為兩個部門: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集團 (ISG) 和客戶解決方案集團 (C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