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勝FTW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介紹

沃勝FTW投資策略
Photo by Mathieu Stern / Unsplash

月度更新

更新時間:2025/5

沃勝FTW投資策略歷史表現

近五年績效表現

本月權重配置

沃勝FTW投資策略

策略介紹


FTW選股模型透過因子投資(factor investing)的架構,突破傳統資產類別的限制,深入分析潛在的風險因素,以實現更高效的資產配置與風險分散。

本策略的核心在於辨別不同資產的風險-報酬特徵,根據其對基本風險因子的暴露差異,精準掌握市場的機會。與傳統市場指數的被動跟蹤相比,FTW選股模型透過量化數據的因子分析,為投資人提供有望優於市場的投資選擇。

這種策略不僅提升長期報酬的潛力,還能在動盪的市場環境中更好地控制風險,實現穩定的資產增長。


什麼是沃勝FTW投資策略?


核心原理

我們對各種不同的風險因子進行測試,包括基本面、財務健康、市場心理等,篩選出最具鑑別度的七大指標因子,並利用各項因子對未來報酬率的有效性進行加權。

接著模型會將S&P 500成分股依照加權結果分組,FTW選出分數前10%的股票組合,並且每個月底進行動態調整。

每一季回顧模型狀況,確認模型與目標一致,並檢視因子的影響強度。

尋找有效因子之過程

  1. 嘗試各種不同風險因子與其對應的報酬率
  2. 查看報酬率在不同分位(quantile)之間是否存在顯著變化趨勢
  3. 挑選最具趨勢的因子,並納入FTW選股模型中

以「債務/EBITDA」因子為例,我們先將股票母體依其本身的「債務/EBITDA」分成五組,Q1為「債務/EBITDA」最高的一組,Q5為「債務/EBITDA」最低的一組,並計算各組未來一年的平均報酬率,結果如下圖所示:

可以發現Q1的報酬率最低,Q5的報酬率最高,且是循序墊高的,顯示「債務/EBITDA」此因子對未來報酬率具有顯著變化趨勢,故我們納入此因子至我們的FTW模型內。

經過不斷測試與調整,我們最後選定的七大最佳選股因子如下:


沃勝FTW投資策略表現如何?

從2016年至今的回測結果顯示,沃勝FTW策略的年化報酬率為 19.7%,顯著優於標普 500 的 14.0%。在波動方面,沃勝FTW策略的年化波動率為 18.7%,略高於標普 500 的 15.9%。而最大回撤為 26.3%,略高於標普 500 的 23.8%。

在績效比率上,不論是夏普比率還是衡量下檔風險的索提諾比率,沃勝FTW策略的表現均優於標普 500,顯示沃勝FTW策略能夠提供比標普 500 更佳的風險回報比。


誰適合沃勝FTW選股策略?

應該考慮沃勝FTW選股策略的投資者包括:

  1. 尋求優於市場回報的投資者
    如果您的目標是尋找一種有機會超越市場的策略,沃勝FTW選股策略可能非常適合您。該策略基於量化數據的因子分析,歷史表現顯示其年化報酬率為19.7%,顯著優於標普500的14.0%。
  2. 希望在波動市場中獲得穩定回報的投資者
    如果您擔心市場的高波動性,沃勝FTW選股策略已經展示其在動盪環境中的穩定表現。即使在市場波動劇烈的時期,此策略依然能夠通過動態因子調整,有效控制風險並保持穩健的長期回報。
  3. 對量化投資有興趣的投資者
    如果您喜歡依據數據和量化方法進行投資決策,沃勝FTW選股策略通過對七大關鍵因子的深入測試和篩選,提供了精確的投資選擇,讓您依靠數據驅動的方式來管理資產並獲得潛在的增值機會。
  4. 尋求主動管理且靈活調整的投資者
    如果您希望使用一種定期更新和靈活調整的投資策略,沃勝FTW選股策略每月檢視並根據因子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確保資產配置始終處於最優狀態,符合市場最新的風險-報酬趨勢。
如果這種投資方式聽起來符合您的需求,歡迎聯繫我們進一步討論如何實際操作。

Read more

對等關稅上路,川普政府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對等關稅上路,川普政府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重點摘要 1. 美國財政赤字已達皆進不可持續的地步 2024 年,美國預算赤字已超過 GDP 的 6.28%,主因為過去拜登政府透過大量撒錢的經濟寬鬆政策,其中淨利息上支出了 8,820 億美元,佔 GDP 比例達 3.02%,若財政赤字惡化下去,美國將迎向債務危機。 2. 鋪路《海湖莊園協議》,川普時代下的新貨幣體制 在《海湖莊園協議》中,米倫將所有美國經濟現況下遇到的問題歸咎於「過強的美元導致」,據論文提出的解決方法,在削弱美元的過程中,將引進關稅和國防解決美元過強的問題。 3. 以歷史為鏡,川普式下的經濟走向將有哪些趨勢? 此次的關稅背景與 1971 年的「尼克森衝擊」類似,在當時造成經濟停滯性通膨,在此次逆全球化、貿易壁壘的情況下,預計目前 (4/11) 關稅政策預計將為美國今年帶來超過 2.

資產隔離的迷思:家族信託為何未能守護張蘭?

資產隔離的迷思:家族信託為何未能守護張蘭?

許多人認為,將財富存入信託後便能高枕無憂,實現「資產隔離」與「財富傳承」的雙重保障,然而信託的防護並非牢不可破。在張蘭的案例中,這一工具未能如預期發揮效用,反而被法院認定為個人財產,最終無法達到避險的目的。 家族信託的資產隔離功能與法律保障 家族信託是指信託公司接受個人或其家庭成員的財產託管,並以財富保護、資產隔離、管理和傳承為核心目的,向受益人提供定制化的財務管理與法律保護服務。根據信託法理,一旦資產注入信託,即應視為獨立於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的財產。這意味著,即使委託人(如張蘭)或受託人面臨債務問題,信託財產也不應成為清償債務的資產,理論上具有高度的法律保護性。 然而,家族信託並非「絕對安全」,其法律效力需符合嚴格的規範。例如《信託法》明確規定信託財產的獨立性,除特定情形外,不得被強制執行或保全。若信託的設立目的涉及逃避債務或違法行為,則不受法律保護。 張蘭家族信託為何被「擊穿」? 1. 信託財產管理仍由委託人控制 根據法院判決,雖然張蘭將其 100% 持有的公司注入家族信託,但其公司銀行賬戶的受託人權限未及時更新,信託受益人(汪小菲及其子女)

【個股觀點:Dell】AI Server + AI PC 雙引擎驅動營收成長

【個股觀點:Dell】AI Server + AI PC 雙引擎驅動營收成長

Dell ( 戴爾 ) 成立於 1984 年,是一家控股公司,透過子公司展開業務,是全球領先的端到端技術供應商,設計、開發、製造、行銷、銷售和支援各種全面的整合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公司產品包括伺服器和網路、儲存、雲端解決方案、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服務、軟體、品牌週邊設備以及第三方軟體和周邊設備。業務分為兩個部門: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集團 (ISG) 和客戶解決方案集團 (C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