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券在沃:2月投資專欄】

精準解讀市場脈動,穩健布局未來趨勢

【勝券在沃:2月投資專欄】

重點摘要

1. ISM 製造業 PMI 升至 50.9%,結束 26 個月萎縮期,新訂單與生產指數同步回升,就業市場改善,但企業仍保守管理庫存。價格指數上升至 54.9%,顯示通膨壓力仍存,未來須關注供應鏈與價格變動風險。
2. 聯準會暫停降息,對 3 月決策保持高度謹慎,市場對短期內降息的期待降溫。勞動市場穩健、通膨壓力仍高,加上白宮關稅與移民政策變數,聯準會仍處於政策兩難,未來 CPI 走勢與關稅政策將成決策關鍵。

【資產回顧】

1 月資產表現以歐股與黃金表現最佳,分別上漲 8.0% 與 6.6%;標普板塊以通訊服務與醫療保健表現最佳,分別上漲 9.0% 與 6.6%。

跨資產表現
標普產業表現

【策略追蹤】

沃勝全天候投資組合

1 月沃勝全天候投資組合上漲 1.99%。當月以黃金(GLD) 表現最佳,該資產上漲 6.8%。

詳細策略說明與績效請見以下文章:

沃勝全天候投資組合
投資策略介紹
沃勝 FTW 投資策略

1 月沃勝 FTW 投資策略上漲 4.3%,超越 SPY 的 2.7%。當月成分股以 FFIV 貢獻最多,上漲 18.2%,其次是 META,上漲 17.7%。

詳細策略說明與績效請見以下文章:

沃勝FTW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介紹

【美國製造業 PMI 轉正,結束 26 個月萎縮期】

美國製造業在 2025 年 1 月結束了長達 26 個月的萎縮期,ISM 製造業 PMI 指數升至 50.9%,較 2024 年 12 月的 49.2% 上升 1.7 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此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需求回溫,生產與就業同步改善,但庫存下降,顯示企業仍保持謹慎態度。

需求回升,帶動生產增長

PMI 回升的關鍵動力來自新訂單的持續增長。新訂單指數達 55.1%,較前月增加 3 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月擴張,顯示市場需求穩步回升。新出口訂單指數亦回到擴張區間,達 52.4%,表明海外市場需求改善,對製造業的復甦提供額外助力。

生產端同步回升,生產指數為 52.5%,較 12 月的 49.9% 提升 2.6 個百分點,結束連續八個月的收縮。這表明企業開始加快產能,回應市場需求的回升。

就業改善,但裁員趨勢仍未完全消退

製造業就業市場也顯示改善跡象,就業指數上升至 50.3%,較 12 月的 45.4% 增加 4.9 個百分點,回到擴張區間。這顯示企業開始重新招聘,但報告也指出,一些企業仍在進行白領職位的裁減,顯示勞動市場的復甦仍處於早期階段。

價格壓力升溫,未來通膨風險需關注

價格指數升至 54.9%,較 12 月的 52.5% 上升 2.4 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投入成本持續上升,供應鏈壓力可能進一步推高價格。如果需求持續回溫,未來價格壓力可能會加劇,影響整體通膨走勢。

供應鏈狀況穩定,但庫存下降

供應鏈方面,供應商交貨指數為 50.9%,較 12 月的 50.1% 上升 0.8 個百分點,顯示供應商交貨速度略微放緩,這通常發生在經濟復甦時,因為需求上升導致物流壓力增加。然而,庫存指數降至 45.9%,顯示企業仍保持謹慎,不急於補充庫存。

展望:製造業復甦可期,但價格壓力與供應鏈仍需關注

1 月製造業 PMI 回升至擴張區間,標誌著美國製造業正式擺脫 26 個月的低迷期。新訂單與生產回升帶動經濟擴張,但庫存下降與部分產業持續萎縮,顯示市場仍處於調整階段。隨著價格壓力升溫,未來通膨走勢與貨幣政策調整將成為影響製造業復甦的關鍵因素。


【1 月 FOMC 會議:聯準會暫停降息,政策謹慎應對市場預期】

2025 年 1 月聯準會(FOMC)會議決定暫停降息,符合市場預期,但對 3 月是否降息保持高度謹慎。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在 1 月 23 日達沃斯論壇上高調喊話要求立即降息並聲稱自己比鮑威爾更懂利率,聯準會依舊維持獨立性,並未受到政治壓力影響。此次決議顯示,在通膨風險未完全消除的背景下,聯準會仍不急於放鬆貨幣政策。

聯準會對經濟現狀的最新判斷

  1. 勞動市場穩健,支撐緊縮立場
    聯準會會後聲明強調,美國就業市場依然強勁,失業率「穩定」,並刪除了此前對勞動市場“有所放緩”的描述,顯示對經濟韌性的信心增強。這意味著,儘管市場對降息有期待,但聯準會並不認為當前勞動市場需要額外的貨幣刺激。
  2. 刪除「通膨取得進展措辭」,通膨風險仍高
    另一個關鍵變化是,聯準會刪除了此前通膨朝目標邁進的措辭改為強調通膨仍然偏高,顯示對物價壓力的擔憂仍未解除。鮑威爾在記者會上進一步表示,當前經濟仍保持強勁,並未急於調整政策利率,顯示聯準會在看到更明確的通膨下行趨勢之前,不會貿然行動。

市場反應:降息預期略降,美債收益率變動有限

1 月 29 日會議結束後,市場對 3 月降息的機率下調至 17%,全年預計降息次數從 2.0 次降至 1.9 次(每次 25bp)。市場反應相對溫和:

  • 美元指數當日小幅上漲 0.12%,顯示市場對聯準會暫不降息已有預期。
  •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微幅下降 0.4bp,但 2 年期美債殖利率上升 1.8bp,反映市場仍對短期利率變動保持謹慎。

白宮政策變數:關稅與移民政策可能成為通膨隱憂

聯準會的政策方向,仍然取決於白宮政策的實施情況。川普政府近期的政策動向將影響市場預期:

  1. 關稅政策風險加劇
    白宮重申將於 2 月 1 日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關稅,並考慮實施每月 +2.5% 的全球普遍關稅。如果該政策落地,將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對美國通膨的影響可能遠超 2018-2019 年的中美貿易戰。
  2. 移民政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針對無證移民的限制政策,可能使農業、建築業、個人護理等行業的勞動力進一步短缺,推高工資成本,導致食品和低端服務業價格上升,進一步增強通膨壓力。

展望:3 月降息門檻高,市場聚焦 CPI 與關稅政策

儘管市場仍期待 2025 年上半年降息,但考慮到 3 月議息會議前的經濟數據有限,聯準會在短期內降息的可能性並不高。未來市場將關注:

  • 美國 CPI 數據,如果核心通膨無法持續回落,聯準會降息的時間點可能會被推遲。
  • 川普關稅政策的落實情況,若關稅政策落地,可能推升通膨,進一步減少聯準會降息的空間。
  • 歐美央行政策分化,歐洲央行(ECB)預計將繼續降息 25bp,若聯準會與 ECB 的政策方向進一步分歧,美元匯率波動可能加大,影響全球資金流動。

整體而言,聯準會仍站在騎虎難下的政策困境中,一方面,白宮政策帶來額外的通膨風險,使其難以快速降息;另一方面,若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聯準會仍需謹慎應對市場對寬鬆政策的期待。未來幾個月,通膨與關稅政策將成為影響聯準會決策的關鍵變數。


【DeepSeek 橫空出世,重塑 AI 產業競爭格局】

DeepSeek 為一間中國量化對沖基金公司「幻化魔方」底下的 AI 新創公司,其在川普就職前夕發布一篇完整的開放推理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稱為 R1 模型,其重點在相比於 ChatGPT 花費 1 億美元所開發 o1 模型,而 DeepSeek 宣稱其僅以約 560 萬美元及使用 2048顆(Nvidia)「H800」繪圖處理器(GPU),即達到在數學、程式等專業領域媲美 o1 模型的水準,並將其方法整理成論文公開發布。

上周一 (1/27) DeepSeek 的出現一度造成美國股市恐慌性拋售 AI 公司,比起美國大規模雲端服務供應商 (CSP) 投資數十億美元採買 AI 晶片及設備開發模型,DeepSeek 受美國對中國晶片的管制,僅採用更老舊的 H800 晶片卻以更低的成本跑出顯著的成果,讓市場開始懷疑投資設備的重要性,造成多個半導體類股下跌,其中 Nvidia 以重挫 16%,市值蒸發 5,900 億美元。

競爭格局改變:更多中小公司將投入於 AI 服務的競爭行列

在過去兩年,若要開發 AI 語言模型,必須鉅額投資購買 Nvidia 的 H100、H200 或最新已開始放量的 GB200 晶片,因此被認為僅有超大型雲端業者,如 Microsoft、Meta、Google、Amazon 等有足夠的資本競爭投資,中小企業則受限於成本難以投入。然而在 DeepSeek R1 模型公布以後,其開源模型提供了自製模型配方,因此全球各間企業都可以在不使用 DeepSeek 資料集的情況下打造自己的 AI 模型,甚至有人已成功在 iPhone 16 本地執行 R1 模型*,對比過去花費大量投資設備以及消耗電力的訓練成本,使用門檻已大幅度降低,可能將刺激未來邊緣 AI 的需求,許多中小公司服務商也將有能力投入 AI 競爭,期待於未來提供更加創新的 AI 服務。

*( 須注意,成功在 iphone 16 跑出的 R1 模型為最精簡的 1.5 B 版本,若要執行最完整的 671B 版本可能仍需使用到 H200 專業的 AI 晶片,但即使這樣成本也相比過去兩年大幅下降 )

【機構觀點】

OpenAI: 在開源策略上,我們可能站在歷史的錯誤一方。
推出 ChatGPT 的公司 OpenAI 現任執行長 Sam Altman 在 Reddit 中被問及 DeepSeek 的競爭時坦言:「在開源策略上,我們可能站在歷史的錯誤一方。」他指出,雖然封閉策略有助於控制技術濫用風險與保護商業利益,但也可能限制創新活力與知識共享,這是 OpenAI 需要認真思考的議題。
Meta: DeepSeek 的突破不僅不會威脅 Meta,反而可能帶來長遠的競爭優勢。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被問及對 DeepSeek的看法,以及 Meta 是否需要調整基礎設施支出來保持競爭力時,祖克柏回應稱,Meta 並不會因此改變基礎設施投資策略,DeepSeek在基礎架構優化方面確實做出了一些新穎突破,「幸運的是,他們已經公開發表了這些技術,我們不僅可以觀察,還能直接閱讀並加以實施,這將使我們受益。」
Google: 隨著 AI 推論成本持續下降,更多 AI 應用不再遙不可及,這為谷歌「創造了機會」。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談到 DeepSeek 時表示,這是一個相當出色的團隊,「我認為他們做得非常非常好。」,隨著 AI 推論成本持續下降,更多 AI 應用不再遙不可及,這為 Google「創造了機會」。 並且在財報新聞稿表示 2025 年資本支出將達 750 億美元,遠超出市場預測 580 億美金,繼續擴大其人工智慧策略。
Microsoft: DeepSeek 確實有一些真正的創新。
執行長 Satya Nadellav 表示,在提到這些相當強大的模型時,很難想象正處於 2025 年初,就可以在 PC 上運行一個需要相當大規模雲基礎設施的模型。這種優化意味着 AI 將變得更加無處不在,因此對於像我們這樣的超大規模雲服務提供商,像我們這樣的 PC 平台提供商來說,這都是好消息。

綜合結論

即使近期投資者質疑是否真的需要花費大額的資金訓練自己的 AI 系統。如果他們能夠在更便宜的晶片上訓練這些系統,那麼為什麼他們要花這麼多錢建造大規模、高價的數據中心,然而從各間 CSP 業者的回應以及資本支出顯示,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對 AI 的投資,目前正處於 AI 產業的關鍵轉折點,全球各家中小企業正在積極複製 DeepSeek 的開源方法嘗試複製 R1 模型,未來將持續關注對於 AI 產業格局的改變。


【個股觀點】

Synopsys:穩坐 EDA 龍頭,AI 與併購將帶來新一波成長期

Synopsis ( 新思科技 ) 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美國電子設計自動化 ( EDA ) 供應商;主要應用於設計及驗證 IC 以及 IP,讓客戶可以在電腦上更方便模擬半導體及電子線路,公司成立於 1986,總部設立加州的森尼韋爾 ( Sunnyvale ),現為全球第一大 EDA 供應商;全球第二大 IP 供應商,公司尤其在 Logic IC、Verification 領域上有強大的整合能力,主要客戶包含 Intel、SK Hynix、Nvidia、Sony 等。

我們看好 Synopsys 新思科技的三大理由:

晶片複雜度提升,AI 帶動價量提升 : 預計至 2nm 時,設計晶片成本將會大幅上升,相較 3nm 成本增加 24.1%,在半導體中下游業者普遍提升資本支出,並且在 EDA 佔據廠商 R&D 費用的比例增加下,且 AI 增加先進製程需求下,將帶動 EDA 廠價量提升。
將受惠 AI 大幅增加公司內部生產力及產品價值:提供 AI EDA tool 的軟體費用可為 Synopsys 帶來潛在 20% 的營收提升,目前預計 2024 年底包含 Nvidia、AMD 等設計商共 35 間公司已開始採用 Synopsys.ai,看好未來持續於 Gen AI 的發展
樂觀看待 Ansys 併購案,看好未來 Synergies 的發生:在併購後的潛在市場規模 ( TAM ) 可以擴大至目前的 1.5 倍,增加約 100 億 (2023~2028e CAGR 10%) ,並有潛力從原先半導體業務拓展至能源、航空、能源的機會。

有關 Synopsys 的個股觀點可參考下面文章,將有更詳細的解讀:

【個股觀點: Synopsys】穩坐 EDA 龍頭,AI 與併購將帶來新一波成長期
Synopsis ( 新思科技 ) 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美國電子設計自動化 ( EDA ) 供應商;主要應用於設計及驗證 IC 以及 IP,讓客戶可以在電腦上更方便模擬半導體及電子線路,公司成立於 1986,總部設立加州的森尼韋爾 ( Sunnyvale ),現為全球第一大 EDA 供應商;全球第二大 IP 供應商,公司尤其在 Logic IC、Verification 領域上有強大的整合能力,主要客戶包含 Intel、SK Hynix、Nvidia、Sony 等。

內容僅供內部參考使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未經同意不得轉傳、修改、販售,讀者須自行評估風險。

Read more

信託失效後才明白:保險與信託的雙重防火牆

信託失效後才明白:保險與信託的雙重防火牆

當高淨值家族面對資產傳承與風險隔離時,「信託」與「保險」一直是兩大核心工具。這篇文章將以張蘭女士(CVC基金爭議案)為案例,說明在信託失效的情況下,香港保險如何成為最後一道財富防火牆,凸顯兩者在財富保全中的不同定位與互補價值。 一、案例背景:張蘭家族信託失效風暴 張蘭女士為保全資產、推動傳承,成立了境外家族信託(Success Elegant Trading Limited,簡稱SETL),並將資金匯入亞洲信託帳戶。但在與CVC基金的法律爭議中,其信託結構遭質疑「實益擁有權仍在本人」,最終新加坡高等法院認定: “Judge did not err in finding that Mdm Zhang was the beneficial owner of the Assets.” 信託帳戶中的七筆款項中,有三筆轉給其子汪小菲,其餘四筆直接匯入張蘭個人帳戶。法院認定其行為不符合信託規則,導致整個信託架構「穿透」,SETL信託失去保護力,

從瑞士金庫到長庚病房──家族辦公室視角下的「王永慶信託啟示錄」

從瑞士金庫到長庚病房──家族辦公室視角下的「王永慶信託啟示錄」

2008 年王永慶辭世後,子女驚覺父親在瑞士銀行另有高達 400 億新臺幣的資產,卻因「不可撤銷信託(Irrevocable Trust)」條款而無權動用;該筆資金被指定分 20 年逐步捐入長庚醫療基金,用於癌症治療。對比子女僅能取得臺灣本地帳戶中的 100 億,這段家族戲劇讓「信託 vs. 遺產」的張力一覽無遺,也凸顯了家族辦公室在傳承結構設計上的關鍵角色。 一、家族辦公室觀點:從三大構面解讀 構面 傳統思維 王永慶案例的「顛覆」 家族辦公室可貢獻之處 財富所有權 個人資產 → 子女繼承 財富歸屬信託,子女僅為「潛在受益人」 事前教育家族:所有權分離、受託人角色、信託保護 資產使命 留錢給孩子 「留責任給孩子、留資源給社會」— 每年 20 億公益支出 協助擘畫「雙重底線」

「美式 vs 英式分紅保單」一次看懂兩大熱門儲蓄保險策略!

「美式 vs 英式分紅保單」一次看懂兩大熱門儲蓄保險策略!

在香港保險市場中,分紅型保單長期受到財富管理專業人士與高資產客戶的重視。這類產品兼具「保障」與「收益」的雙重功能,是資產保全與增值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市場發展,分紅保單逐漸分化為兩大主流類型:「美式分紅」與「英式分紅」。兩者的分紅機制與資金運用方式截然不同,適用族群與理財目標也有所差異。 本文將從制度設計、資金運用、回報表現與適用對象四大面向出發,分析這兩種保單類型的核心特徵,協助讀者釐清選擇邏輯。 一、英式美式差異 美式分紅:靈活派發、即時現金流 美式分紅保單的主要特色在於「每年派發現金紅利」。保險公司根據當年營運盈餘表現,按年度將一部分利潤以現金形式分派給保單持有人。這些紅利可選擇直接提領、抵扣保費或用以購買額外保障。 相對於保守型或長期規劃導向的產品,美式分紅保單提供了高度的資金靈活度。這類設計尤其適合對流動性有需求的投保人,例如企業主、準備子女教育金的家庭,或預備提前退休者。 不過需留意的是,現金紅利並不保證發放,與保險公司財務狀況息息相關,屬於非保證收益。 英式分紅:長期複利、穩健增值 英式分紅保單則採取「保額分紅」機制,紅利不會即時派發,而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