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境外保單優勢:國際資產管理的新選擇 !!

解鎖境外保單優勢:國際資產管理的新選擇 !!
隨著財富傳承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全球資訊的迅速流通,越來越多高資產人士選擇透過境外保單來分散風險或追求更高報酬。究竟這些境外保單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又有哪些需要留意的風險呢?

境外保單風險

風險絕對是在進行投資前必不可少的考量, 每個人都各自擁有不同的風險耐受度,進行決策前衡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才能為每一次的投資帶來豐碩的成果!因此在介紹境外保單的優勢之前,以下四大境外保單風險是你必須了解的!

  1. 匯率風險

進行國外金融商品或房地廠投資之前,匯率的風險是首要考量因素。為了達成保單的複利效果,保單需要等待多年的時間使用,由於無法預知未來匯率走勢,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貶值,即便是在國內購買外幣型的商品也同樣會遇到匯率問題,因此進行外幣保單挑選上,以全球通用的美元計價是風險較低的選擇。

  1. 利率風險

在挑選投資型保單上,通常會以市場利率與保單利率進行比較,然而不要忘記未來市場利率是會變動的!若未來市場利率比保單利率高,那保單可能就會失去競爭力。但假設未來市場利率較低則還是保有優勢,同樣,即便是國內儲蓄險也是需要注意利率風險!

  1. 流動性風險

分紅型和投資型境外保單,都需要一定年限才能保本,資金閉鎖時間較長,因此平時的現金流掌控十分重要,切記只能使用能放置長時間的閒錢,否則保單中斷提早解約就會產生虧損。資金使用最好以長期規畫如退休金、子女大學學費等等,才能發揮真正的複利效果。

  1. 理賠風險

投保境外保險商品時,由於境外保險並未受到國內金管會的許可及規範,因此跨國糾紛若需要訴諸法律會很麻煩,所以在境外保單的選擇上會以壽險或投資型保單為主,保險公司的選擇上也以國際知名的大保險業者會比較有保障。


境外保單優勢

理解完境外保單所有可能面臨的風險後,究竟這些境外保單有什麼優勢呢?
其中最大的差異體現在保費及保障槓桿倍率!台灣保險業者大多以債券做為主要的資產配置,然而台灣資本市場屬於淺碟市場,金融市場規模較小,法令相對其他國家也限制較多,因此相比本土保單產品,無論是在槓桿倍數或是宣告利率上,境外保單都較為出色。

美國人壽保險主要具有以下優勢:

  1. 免稅優勢

美國對壽險的規定相當嚴格,根據美國國稅局 (IRS) 的規定,人壽保險的死亡理賠是完全免所得稅的。此外,只要保費不超過保單規定的最大額度,保單投資收益也免除利益所得稅。因此,對於高收入人群來說,美國壽險是極佳的避稅工具。

  1. 適合非美人士進行資產傳承

外籍人士在購買美國人壽保險時,保單被視為無形資產,這在稅務上非常有利。保單可以轉給子女作為贈與,而不需支付贈與稅,且理賠時免於所得稅與遺產稅。若為美國身分者也可以透過設立不可撤銷人壽保險信託 (Irrevocable Life Insurance Trust, ILIT) 來避免遺產稅及隔代稅的問題。

  1. 司法免責

美國人壽保險享有司法豁免,且在現金價值部分不受官司追討、破產或其他債務的影響。即使投保人遭遇破產、被追債或入獄,保險資金也不會受到影響,政府或任何第三方都無權干預。這一特點對於家庭財產和企業資產混合的企業主尤為重要。

  1. 保費低、理賠槓桿高、信譽高

美國為全球保險理賠槓桿倍數最高的國家,且相較於亞洲國家,美國保費僅為中國大陸的 1/2,香港的 1/3,臺灣的 1/4。這是由於美國保險公司眾多,競爭市場所導致的削價競爭,加上美國保險公司參照的生命表每年都在更新,平均壽命不斷增加,保費自然便宜。此外,美國有多家具有百年歷史的保險公司,且其重視信譽,理賠效率高,法律上也傾向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這使得美國保險公司擁有較高的客戶滿意度。

香港保險主要具有以下優勢:

  1. 保費低、槓桿倍率高

香港保險業在國際上也頗具盛名,為香港成為國際金融重鎮扮演重要角色。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共有157間獲授權保險公司。此外與台灣使用第六回生命回合表不同,香港則是使用第九回生命表,因此同等年齡保費較低許多,加上香港有大額和非吸煙人士優惠,費率有時來到台灣的1/2到1/3。

  1. 保障範圍更廣 

香港保障型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通常較為廣泛。以重大疾病險為例:台灣保險產品保障約40種嚴重疾病,而香港保險產品保障超過100種,並且在一些台灣不保障的特殊疾病包含:愛滋病(輸血感染)、乳房及子宮原位癌、睾丸原位癌、紅斑性狼瘡等,香港也給予理賠。

  1. 保單拆分、被保人無限次更改

香港保單可拆分成N份,這樣可以根據不同需求來分配給家人而不用強制把保單退保或部分退保,避免退保帶來的金錢損失。同時透過貨幣轉換功能,將分拆後的保單指定為不同貨幣,使保單應用變得更加靈活,此外香港保單目前也推出無限次更改被保人功能,使保單可無限傳承下去,有助於資產傳承規劃,為世世代代創造穩定現金流。


我的保單會有保險公司破產風險嗎?

歷史上有保險公司破產的例子,但是幾乎不影響保戶權益:

  1. 保單有再保機制,受到當地監管的保險公司必須參與再保險制度。
  2. 保險公司傾向透過併購或重組接手現有保戶,保單的公司名稱換人但不會因此消失。

最後,現在的保險公司都會面對嚴格的評級制度,保戶應確認保險公司是否受到監管,並選擇評級較高的保險公司,讓自己多一分保障。

境外保單的定位與結論

境外保單更多是資產配置的工具,而非單純的風險保障商品。透過這些保單,搭配信託等規劃,可以達成資產增值與家族傳承的目標。不過要記得,境外保單的理賠金匯回台灣時,可能會被視為個人遺產,需提早規畫讓傳承更順利。

境外保單提供了一個穩健的選擇,能夠在分散風險的同時為家庭帶來長期保障。不過,在做任何決定前,了解自身的需求與風險承受能力,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障方案。

Read more

香港保險的「保證 + 非保證收益」如何解讀?

香港保險的「保證 + 非保證收益」如何解讀?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香港保險時,往往心裡冒出同樣的疑問: 「這些分紅真的拿得到嗎?還是保險公司在畫大餅?」 尤其當業務員說到「非保證收益」時,客戶更容易覺得不踏實:既然叫「非保證」,是不是代表將來可能一分都拿不到? 那麼,現在保單裡演示的高收益率,會不會只是泡影? 這些疑慮其實非常常見,也是很多人對港險心存芥蒂的原因。今天,我就帶您用故事、歷史、數據和制度監管,一步步拆解香港保險的「保證 + 非保證收益」結構。 歷史回顧:為何香港敢談「高收益」? 要理解香港保險,必須先回顧它的歷史。 * 1841 年:香港保險業開端,當時第一家保險公司在港成立。從那時起,香港保險經歷了政權更迭、世界大戰、亞洲金融風暴、2008 金融危機,卻有一個關鍵事實:至今沒有任何一家香港人壽保險公司破產。 * 1948年3月12日正式成立的臺灣產物保險公司,它是接管日治時期日本保險會社後成立的。 另外,台灣第一家壽險公司則是1947年成立的台灣人壽保險公司。  這段歷史差距奠定了保險文化的不同。香港保險業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發展中逐漸吸收了「美式分紅」和「

投資新浪潮:證券代幣化(Security Tokenization)如何改寫投資未來?

投資新浪潮:證券代幣化(Security Tokenization)如何改寫投資未來?

想像你用手機就能投資房地產或私募基金,這不是夢,而是證券代幣化帶來的新時代。從新創到華爾街巨頭,誰在推動這股潮流?投資人又該如何把握? 未來你的投資組合會長什麼樣? 試著想像這樣的一天: 早晨打開投資 App,看到清單上除了熟悉的 蘋果、特斯拉,還多了幾個新標的: * 「紐約出租公寓收益基金(Tokenized)」 * 「矽谷成長型科技股權(Security Token)」 * 「綠能基建債券(Tokenized Bond)」 你沒有花 50 萬美元買下一棟房子,也不必成為合格投資人才能進入私募基金,而是只用幾百美元,就能參與這些代幣化資產。更重要的是,它們存放在你的數位錢包裡,24 小時隨時可以交易。 這就是「證券代幣化(Security Tokenization)」正在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技術升級,而是一場 資產形態、金融基建與投資文化 的深度重構。 探索數位金融前沿:從痛點到願景 投資人常常困於傳統資產的三大痛點: 1. 高門檻:動輒數十萬美元起跳的私募基金或不動產投資。 2. 低流動性:

Innodata (NASDAQ: INOD) — AI 資料服務新星:從「人力標註」到「資料平台」的蛻變

Innodata (NASDAQ: INOD) — AI 資料服務新星:從「人力標註」到「資料平台」的蛻變

投資亮點 * 營收爆發:Q1 營收 US$58.3M(+120% YoY);Q2 營收 US$58.4M(+79% YoY)。 * 盈利拐點:Q2 調整後 EBITDA US$13.2M(佔營收 22%);淨利 US$7.2M,去年同期還在虧損。 * 毛利率改善:Q2 毛利率 43%,比去年同期的 32% 提升明顯。 * 現金穩健:手上有 US$59.8M,外加 US$30M 信貸額度沒動。 * 全年指引上修:成長目標從「40%+」調高到「

CrowdStrike (NASDAQ: CRWD) — 從端點防護到「AI 原生安全雲」,三條增長曲線的再加速

CrowdStrike (NASDAQ: CRWD) — 從端點防護到「AI 原生安全雲」,三條增長曲線的再加速

為什麼要關注 CrowdStrike? 關注 CrowdStrike 的理由,現在比一年前更充分。第一層故事,是它仍在以高雙位數的速度擴張一個極大的市場:Q2 會計年 2026(截至 2025/7/31)營收 11.7 億美元,年增 21%;本季新增加的 Net New ARR 2.21 億美元,把期末 ARR 推到 46.6 億美元,年增 20%。 更關鍵的是,非 GAAP 指標的盈利能力與現金流在同時抬升:本季非 GAAP 營業利益 2.55 億美元(營業利益率 22%),自由現金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