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觀點 : Paypal】積極投入轉型與持續被低估的股價

【個股觀點 : Paypal】積極投入轉型與持續被低估的股價
Photo by Marques Thomas / Unsplash

PayPal (股票代號: PYPL) 是一間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總部位於加州。該公司提供電子支付解決方案,允許個人和企業通過互聯網 (電子郵件) 進行資金轉移,並用於購物、捐款、支付服務等,無需透露銀行帳戶或信用卡資訊。從業務性質來看,收取交易抽成費用佔該公司總營收 91%,其他增值服務則佔 9%。

我們看好 PayPal 的三大理由

1.全球支付網路龍頭 目前 PayPal 服務覆蓋超過 200 個國家和地區,支持超過 25 種貨幣,且擁有超過 4 億活躍用戶。廣泛的市場覆蓋率及支援多幣種的能力使 PayPal 成為電子商務交易的首選支付平台之一,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及持續成長的潛力。 ​2.多元化產品及潛在協同效應
PayPal擁有Braintree、iZettle和Xoom等子品牌,提供不同場景下的支付解決方案,如 P2P 支付、商業支付處理和跨境匯款等以吸引不同類型的用戶。同時亦不斷推出創新服務,如“Buy Now, Pay Later”(即時購買,延後付款)和加密貨幣交易,提升用戶黏性。​此外,新任執行長 Alex Chriss 也正努力將 PayPal 產品進行整合,擴大其規模優勢並減少結帳摩擦。 3.目前股價相對便宜 截至 10/11,PayPal 的股價為 78.98 美元,處於彭博估值下緣。因此,若 PayPal 能繼續推動其創新策略並持續穩定成長,其股價仍有上升潛力。

第二季財報超越預期,再度上調全年財測

PayPal 於 7/30 公布 2024 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 78.85 億美元,成長 8%,超過預期;EPS 為 1.08 美元,年增 36%。公司計劃加速 Venmo 發展,優化 Braintree 的獲利能力,並推出快速結帳服務 FastLane,提升轉化率。

展望下半年,PayPal 執行長 Alex Chriss 預計交易量和營收增長將放緩,而公司預計專注於提升旗下兩大業務的獲利能力:首先是 Braintree,這是一個主要針對企業的支付平台,公司將優先提高其利潤表現。其次是 Venmo,這個數位錢包服務的成長動能依然強勁,未來幾個季度將繼續加速發展。

此外,執行長 Alex Chriss 也加強與科技巨頭的合作,預計全年營收成長將達「低至中雙位數(low to mid-teens percentage)成長」,優於 4 月的預測「中到高個位數(mid-to-high single-digit)」。

PayPal : 全球支付網絡與穩定的市場領導地位

PayPal 成立於 1998 年,提供各種支付和金融服務,根據 6sense 預估,PayPal 市占率約 34.82%。近年來,該公司進行了多項重大收購以擴大其客戶群和服務範圍並顯著提升支付量。五項關鍵收購包括 Honey、iZettle、Braintree、Xoom 和 Hyperwallet。雖然 Paypal 並不提供各子公司的收入和利潤數據,但 Braintree 是目前 PayPal 旗下最重要的推動力,為商家提供全球支付解決方案,並包含點對點支付應用 Venmo,進一步鞏固了其在移動支付市場的地位。

TPV (Total Payment Value): 總交易金額;TPA (Total Payment per Active Account): 每月活躍帳戶交易筆數;Total Take Rate: 總營收除以總交易金額

儘管目前的高利率環境使消費者受壓,但 PayPal 交易量仍穩健,總交易金額 (TPV) 穩定成長 11% 至 4,168 億美元,每月活躍帳戶交易筆數年增長 11% 達 60.9 筆。相較於 VISA 及 MASTERCARD,下圖可以看見 PayPal 的總交易金額年增長表現最佳,顯示疫情後電子支付市場仍存在一定動能。

VISA, MASTERCARD 及 PayPal 的總交易金額年增長率

創新多元化產品及潛在協同效應

在新任執行長 Alex Chriss 的領導下,PayPal 目前正在嘗試整合多元化的產品線,並推動結帳創新。Braintree 自 2022 年以來首次提升交易利潤率,推動了更高的利潤,並通過與 DoorDash 和 Meta 的合作,將風險服務、廣告平台和品牌結帳成功整合,顯示出其市場策略的有效性。

移動支付持續增長

根據法說會揭露,Venmo 的月活躍用戶總數年增 5% 達 6,200 萬,借記卡和結帳的月活躍量同比增長 30%。而 Venmo 青少年帳戶和與 Apple、Google 錢包整合的借記卡產品進一步推動了全渠道發展,新增 eBay 和 StubHub 作為結帳商戶,顯示其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持續擴展。

初步發展廣告平台

此外,PayPal 的智能收據功能在 6 月份推動了 2000 萬次應用登錄,年同比增長率達 70%。這類購後及廣告互動,吸引了包括 BestBuy、Priceline 和 Walmart 等知名品牌參與其應用內優惠計劃,進一步證明了 PayPal 廣告平台的增長潛力。

Fastlane 減少結帳摩擦的創新

PayPal 與另一間數位支付公司 Adyen 首度建立合作關係,Adyen 將替其在美國的商業用戶提供 PayPal 的 FastLane 快速結帳服務。

Fastlane 主要幫助商家在客人結帳過程的前段識別消費者,透過使用電子郵件,讓刷入一次性密碼之後,就能自動填充結帳資訊,在一個點擊中即可完成購買。而未在結帳過程中被識別的消費者可以在結帳時加入Fastlane檔案,在未來即可更快地結帳;無需填寫任何表格或記住新密碼。一旦消費者有了 Fastlane 檔案,就可以在啓用 Fastlane 的任何地方快速完成未來的結帳。

第一個使用 Fastlane 的電商平台為 PayPal 的合作夥伴 BigCommerce,在與商家測試 Fastlane 數個月後,獲得以下結果:

  • Fastlane 用戶轉化率超過80%,比非 Fastlane 用戶轉化率高出50%
  • Fastlane 用戶在兩分鐘內完成結帳,縮短了 32% 的結帳時間

估值顯示股價仍有成長空間

綜觀各投資機構目標價,截至 10/11 目前PayPal 的股價約為 78.98 美元,雖略高於中位數的目標價,但遠低於上標目標價 125 美元。基於目前低估的股價,47% 的投資機構建議買進,而 49% 則建議持有,多數投資機構正觀望 PayPal 轉型,表示將密切關注廣告平台及 Fastlane 業務的發展。

又根據下圖彭博預估可知目前 PayPal 股價位於估值下限。因此,若 PayPal 能繼續推動其創新策略並持續穩定成長,其股價仍有上升潛力。

結論: 歷經客戶流失及裁員等挑戰,PayPal 仍持續轉型,創新結帳及廣告平台成為新推動力

在 Alex Chriss 上任後,PayPal 透過多元的創新工具成功提升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減少了結帳摩擦並促進消費。儘管廣告平台和購後促銷等新項目尚未納入年度指引,但這些功能已經顯示出潛力,特別是在增加用戶互動和提升轉化率方面。這些創新措施表明,PayPal 在全球市場上的轉型仍有廣泛的增長潛力。

此外,品牌結帳和 Braintree 的增長策略對交易利潤的正面影響、Fastlane 的推廣進展、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的擴展潛力,以及與大型科技公司合作的前景,都是未來的潛在推動力。

基於目前被低估的股價、PayPal 業務的穩定成長及未來動能,我們看好 PayPal 的持續轉型。

Read more

信託失效後才明白:保險與信託的雙重防火牆

信託失效後才明白:保險與信託的雙重防火牆

當高淨值家族面對資產傳承與風險隔離時,「信託」與「保險」一直是兩大核心工具。這篇文章將以張蘭女士(CVC基金爭議案)為案例,說明在信託失效的情況下,香港保險如何成為最後一道財富防火牆,凸顯兩者在財富保全中的不同定位與互補價值。 一、案例背景:張蘭家族信託失效風暴 張蘭女士為保全資產、推動傳承,成立了境外家族信託(Success Elegant Trading Limited,簡稱SETL),並將資金匯入亞洲信託帳戶。但在與CVC基金的法律爭議中,其信託結構遭質疑「實益擁有權仍在本人」,最終新加坡高等法院認定: “Judge did not err in finding that Mdm Zhang was the beneficial owner of the Assets.” 信託帳戶中的七筆款項中,有三筆轉給其子汪小菲,其餘四筆直接匯入張蘭個人帳戶。法院認定其行為不符合信託規則,導致整個信託架構「穿透」,SETL信託失去保護力,

從瑞士金庫到長庚病房──家族辦公室視角下的「王永慶信託啟示錄」

從瑞士金庫到長庚病房──家族辦公室視角下的「王永慶信託啟示錄」

2008 年王永慶辭世後,子女驚覺父親在瑞士銀行另有高達 400 億新臺幣的資產,卻因「不可撤銷信託(Irrevocable Trust)」條款而無權動用;該筆資金被指定分 20 年逐步捐入長庚醫療基金,用於癌症治療。對比子女僅能取得臺灣本地帳戶中的 100 億,這段家族戲劇讓「信託 vs. 遺產」的張力一覽無遺,也凸顯了家族辦公室在傳承結構設計上的關鍵角色。 一、家族辦公室觀點:從三大構面解讀 構面 傳統思維 王永慶案例的「顛覆」 家族辦公室可貢獻之處 財富所有權 個人資產 → 子女繼承 財富歸屬信託,子女僅為「潛在受益人」 事前教育家族:所有權分離、受託人角色、信託保護 資產使命 留錢給孩子 「留責任給孩子、留資源給社會」— 每年 20 億公益支出 協助擘畫「雙重底線」

「美式 vs 英式分紅保單」一次看懂兩大熱門儲蓄保險策略!

「美式 vs 英式分紅保單」一次看懂兩大熱門儲蓄保險策略!

在香港保險市場中,分紅型保單長期受到財富管理專業人士與高資產客戶的重視。這類產品兼具「保障」與「收益」的雙重功能,是資產保全與增值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市場發展,分紅保單逐漸分化為兩大主流類型:「美式分紅」與「英式分紅」。兩者的分紅機制與資金運用方式截然不同,適用族群與理財目標也有所差異。 本文將從制度設計、資金運用、回報表現與適用對象四大面向出發,分析這兩種保單類型的核心特徵,協助讀者釐清選擇邏輯。 一、英式美式差異 美式分紅:靈活派發、即時現金流 美式分紅保單的主要特色在於「每年派發現金紅利」。保險公司根據當年營運盈餘表現,按年度將一部分利潤以現金形式分派給保單持有人。這些紅利可選擇直接提領、抵扣保費或用以購買額外保障。 相對於保守型或長期規劃導向的產品,美式分紅保單提供了高度的資金靈活度。這類設計尤其適合對流動性有需求的投保人,例如企業主、準備子女教育金的家庭,或預備提前退休者。 不過需留意的是,現金紅利並不保證發放,與保險公司財務狀況息息相關,屬於非保證收益。 英式分紅:長期複利、穩健增值 英式分紅保單則採取「保額分紅」機制,紅利不會即時派發,而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