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資產族群必讀:2025年遺產稅調整後的節稅新機遇

高資產族群必讀:2025年遺產稅調整後的節稅新機遇
財政部宣布,自2025年起,遺產稅和贈與稅的課稅級距將大幅調升,適用最低稅率10%的金額分別提高至5,621萬元以下(遺產稅)及2,811萬元以下(贈與稅)。這次調整不僅是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變動,更讓高資產族群在財產傳承上迎來節稅利多。

根據現行《遺產及贈與稅法》,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漲幅達10%以上時,相關稅率級距和部分金額會進行調整。2025年適用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與2017年相比,上漲幅度達12.42%,已超過10%的調整門檻,因此課稅級距金額得以同步上調。

調整後,2025年適用的遺產稅課稅級距顯得更為友善。適用10%稅率的金額提高至5,621萬元以下,5,621萬元至1億1,242萬元部分適用15%的稅率,超過1億1,242萬元的部分則適用20%稅率。同樣地,贈與稅的10%稅率級距提高至2,811萬元以下,2,811萬元至5,621萬元部分稅率為15%,而超過5,621萬元的部分則為20%。

此次調整對高資產族群來說是一項利好消息。隨著稅率適用範圍的提升,較高部分的財產將適用較低的稅率,節稅空間進一步擴大。雖然課稅級距有所變動,但包括遺產稅免稅額、贈與稅免稅額及各項扣除額在內的其他稅務優惠,由於漲幅未達標準,本次未作調整,金額仍維持現行標準。

這次課稅級距調整對於財產傳承規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專家建議,高資產家庭可以藉此機會提前規劃,透過分次贈與等方式降低稅負,或考慮以信託等方式進行財富分配。此外,隨著稅制的更新,諮詢專業顧問進行財產配置,將成為確保資產穩健傳承的關鍵一步。

這次調整是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彰顯了稅制與時俱進的靈活性。同時,也為財富傳承帶來更多選擇與空間,讓納稅人在合法節稅的同時,提升資產規劃的效率與效益。

Read more

從瑞士金庫到長庚病房──家族辦公室視角下的「王永慶信託啟示錄」

從瑞士金庫到長庚病房──家族辦公室視角下的「王永慶信託啟示錄」

2008 年王永慶辭世後,子女驚覺父親在瑞士銀行另有高達 400 億新臺幣的資產,卻因「不可撤銷信託(Irrevocable Trust)」條款而無權動用;該筆資金被指定分 20 年逐步捐入長庚醫療基金,用於癌症治療。對比子女僅能取得臺灣本地帳戶中的 100 億,這段家族戲劇讓「信託 vs. 遺產」的張力一覽無遺,也凸顯了家族辦公室在傳承結構設計上的關鍵角色。 一、家族辦公室觀點:從三大構面解讀 構面 傳統思維 王永慶案例的「顛覆」 家族辦公室可貢獻之處 財富所有權 個人資產 → 子女繼承 財富歸屬信託,子女僅為「潛在受益人」 事前教育家族:所有權分離、受託人角色、信託保護 資產使命 留錢給孩子 「留責任給孩子、留資源給社會」— 每年 20 億公益支出 協助擘畫「雙重底線」

「美式 vs 英式分紅保單」一次看懂兩大熱門儲蓄保險策略!

「美式 vs 英式分紅保單」一次看懂兩大熱門儲蓄保險策略!

在香港保險市場中,分紅型保單長期受到財富管理專業人士與高資產客戶的重視。這類產品兼具「保障」與「收益」的雙重功能,是資產保全與增值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市場發展,分紅保單逐漸分化為兩大主流類型:「美式分紅」與「英式分紅」。兩者的分紅機制與資金運用方式截然不同,適用族群與理財目標也有所差異。 本文將從制度設計、資金運用、回報表現與適用對象四大面向出發,分析這兩種保單類型的核心特徵,協助讀者釐清選擇邏輯。 一、英式美式差異 美式分紅:靈活派發、即時現金流 美式分紅保單的主要特色在於「每年派發現金紅利」。保險公司根據當年營運盈餘表現,按年度將一部分利潤以現金形式分派給保單持有人。這些紅利可選擇直接提領、抵扣保費或用以購買額外保障。 相對於保守型或長期規劃導向的產品,美式分紅保單提供了高度的資金靈活度。這類設計尤其適合對流動性有需求的投保人,例如企業主、準備子女教育金的家庭,或預備提前退休者。 不過需留意的是,現金紅利並不保證發放,與保險公司財務狀況息息相關,屬於非保證收益。 英式分紅:長期複利、穩健增值 英式分紅保單則採取「保額分紅」機制,紅利不會即時派發,而是以

70 歲婦人血淚示警:領利息 3 年後才發現「保險公司不存在」!

70 歲婦人血淚示警:領利息 3 年後才發現「保險公司不存在」!

從一位70歲婦人千萬積蓄被騙談起的金融教育,近期台中一名70多歲婦人因投資「境外保單」慘遭詐騙,損失了近千萬元。她原以為自己做了穩健投資,連續三年都如期收到利息,卻在第四年才驚覺:「這家公司根本不存在!」這起案例再次提醒我們:面對陌生或非透明的金融商品,金融商品再保證,也不能用信任取代查證。 以下三個重點,讓我們在接觸境外保單時做出更安全、理性的判斷: 1. "詐騙是怎麼發生的?常見的話術與陷阱" 2. "投保境外保單前要了解哪些重要資訊?" 3. "多一分查證,少一分遺憾" 一、詐騙是怎麼發生的?三大常見陷阱 許多受害者並非因貪心而受騙,而是落入以下常見陷阱: * 信任代替查證:當推銷者是熟人或長期信任對象時,容易忽略對保單背景與合法性的查證。 * 高報酬迷思:若保單強調穩定高收益,且前期如期給付,容易使投保人產生安全感與依賴,進而降低對商品真實性與可持續性的質疑與審慎判斷。 * 資訊不足與理解落差:不了解境外保單的運作與申購流程,未能察覺交易模式中潛藏的異常與風險。 二、投保前,應該確認的三件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