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挑戰:從家族糾紛到百年企業的啟示錄

「富不過三代」幾乎是所有企業家揮之不去的陰影。近年來,大同、東元、永大電梯等企業的接班風波,更讓人深刻體認到家族企業的傳承,往往比創業本身更為複雜。
傳承失敗的前車之鑑
許多知名案例揭示了問題的嚴重性:
- 明通治痛丹:創辦人驟逝,家族爭奪經營權,導致品牌逐漸衰敗。
- 永大電梯:董事長許作立退休後,堂弟與外部資本結盟,2019年改變經營權結構,最終由日立集團持股過半而掌控。
- 長榮集團:雖然張榮發留下遺囑明定接班人,但因法律工具運用不足,仍引發家族爭產。
這些事件都傳達出同樣的警訊:若缺乏完善的傳承規劃,家族可能因理念分歧或外部勢力介入,失去對企業的掌控。
單靠遺囑,遠遠不夠
許多企業家以為只要立遺囑或提前移轉股權,就能完成傳承。然而,民法上的遺囑設計偏向「公平分配」,而非「企業永續經營」;這往往忽略了家族共識與股權控制的細節,導致紛爭不斷。
反觀台塑集團,雖然繼承人間亦有爭議,但因傳承機制相對完善,股權與經營權仍然穩固,提供了另一種典範。

家族企業傳承的三大關鍵策略
- 閉鎖型公司控股
例如大立光林家透過成立「茂鈺」與「石安」閉鎖型公司,集中持股、避免股權外流,並搭配信託結構兼顧節稅與利益分配。 - 靈活運用信託制度
信託不僅能確保指定繼承人掌握經營權,還能規劃孳息分配,保障其他家族成員的生活,避免外部資本趁隙而入。 - 專業化家族辦公室
真正的家族辦公室不只是投資管理,更應具備治理與傳承功能,包括:- 系統性培育接班人
- 訂定家族憲章與治理規範
- 定期召開家族會議
- 傳承價值與理念
- 藉由策略投資支持核心產業
洛克斐勒家族、德國默克集團能夠屹立百年,正是因為這套制度。

全方位的傳承藍圖
一個理想的家族企業傳承規劃,必須兼顧法律、財務與人心三大面向:
- 控股公司架構統籌資產
- 閉鎖型公司防止股權外流
- 特別股設計平衡不同成員利益
- 信託安排確保經營權集中並照顧家族生活
- 契約設計明確劃分權責
結語
企業傳承,不只是財富的延續,更關乎家族和諧與企業的永續經營。唯有及早規劃、妥善布局,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真正的傳承,不僅是資產的移轉,更是智慧、價值與信念的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