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需求大於諸多利空因素,黃金續創新高

避險需求大於諸多利空因素,黃金續創新高
Photo by Scottsdale Mint / Unsplash

近期在地緣避險需求升溫和美國大選不確定性持續發酵下,貴金屬價格強勢突破上漲,黃金現貨突破2,780美元/盎司,白銀也突破34美元/盎司,創2012年新高。

然而過去的利空因素在近期似乎抵擋不住黃金的避險需求,1) 由於黃金是以美元計價,故美元與黃金價格應呈反向變動,2) 黃金不提供利息,故公債殖利率與黃金價格應呈反向變動,3) 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故投資人對於未來的經濟展望應與黃金價格呈反向變動。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十月以來,1) 美元指數自100.8上升至104.2,2)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自3.8%上升至4.2%,3) 美國經濟依舊保持韌性,九月零售銷售月增0.4%,優於預期,CPI 整體超預期且表現較強黏性,可能使聯準會放慢降息步調,目前市場預期11月降一碼的機率高達90%,不降息的機率為10%。

近期貴金屬價格上漲驅動分析

朝鮮半島局勢升溫和中東戰爭所導致的避險需求是此次金價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北韓在10月15日炸毀了朝韓間的部分道路,並在軍事分界線附近進行了爆炸,導致韓國軍方發出了警告性射擊。北韓方面則進一步封鎖了連接韓國的公路和鐵路。

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也在持續惡化,尤其是在巴以、以黎和伊以衝突的多重背景下。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在黎南部展開激烈交火,並且以色列可能正在討論對伊朗的進一步攻擊。此外,以軍對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的襲擊,以及真主黨無人機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住宅附近爆炸的事件,都使得以色列對伊朗的攻擊可能性加劇。中東局勢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正在進一步加深。

隨著美國大選臨近,川普的民調支持率大幅上升,帶動了「川普交易」回歸,推動貴金屬價格強勢上漲。雖然副總統哈里斯一度領先,但自10月起,川普的支持率大幅攀升,並在關鍵搖擺州中也佔據領先位置。根據Polymarket的預測,目前川普的支持率約為六成,而哈里斯的支持率約為四成。這一現象促使市場提前預期川普的回歸,美元與黃金價格同時走強。預計這種趨勢會持續至大選結果落地前,進一步支撐貴金屬價格的上漲。

儘管9月美國CPI數據超預期,通脹仍具有較強粘性,但9月PPI持平以及初請失業金人數大幅上升至一年來最高水平,顯示就業市場降溫,給市場帶來了一些通膨緩解的空間。同時,10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至68.9,低於預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擔憂。雖然9月零售銷售數據增長0.4%,強勁的消費或能支撐美國經濟,但整體經濟數據表現未能動搖11月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這將繼續支撐貴金屬價格上漲。

後市展望

短期內,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和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將持續支撐貴金屬價格的上漲。然而,由於核心通膨黏性較強和9月零售銷售數據表現強勁,聯準會11月的降息幅度可能僅為25個基點。隨著重要事件日期臨近,如美國大選(11月5日)和聯準會FOMC會議(11月6日),可能出現高位獲利了結或「買預期賣事實」的風險。

從長期來看,貴金屬價格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全球央行進入降息周期,寬鬆貨幣環境將支撐貴金屬的長期走強。同時,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日益複雜,以及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將加劇市場避險需求,長期支撐貴金屬價格。此外,在逆全球化和去美元化的趨勢下,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需求將持續,增強黃金的長期配置價值。

以上內容僅供內部參考使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未經同意不得轉傳、修改、販售,讀者須自行評估風險。

Read more

信託失效後才明白:保險與信託的雙重防火牆

信託失效後才明白:保險與信託的雙重防火牆

當高淨值家族面對資產傳承與風險隔離時,「信託」與「保險」一直是兩大核心工具。這篇文章將以張蘭女士(CVC基金爭議案)為案例,說明在信託失效的情況下,香港保險如何成為最後一道財富防火牆,凸顯兩者在財富保全中的不同定位與互補價值。 一、案例背景:張蘭家族信託失效風暴 張蘭女士為保全資產、推動傳承,成立了境外家族信託(Success Elegant Trading Limited,簡稱SETL),並將資金匯入亞洲信託帳戶。但在與CVC基金的法律爭議中,其信託結構遭質疑「實益擁有權仍在本人」,最終新加坡高等法院認定: “Judge did not err in finding that Mdm Zhang was the beneficial owner of the Assets.” 信託帳戶中的七筆款項中,有三筆轉給其子汪小菲,其餘四筆直接匯入張蘭個人帳戶。法院認定其行為不符合信託規則,導致整個信託架構「穿透」,SETL信託失去保護力,

從瑞士金庫到長庚病房──家族辦公室視角下的「王永慶信託啟示錄」

從瑞士金庫到長庚病房──家族辦公室視角下的「王永慶信託啟示錄」

2008 年王永慶辭世後,子女驚覺父親在瑞士銀行另有高達 400 億新臺幣的資產,卻因「不可撤銷信託(Irrevocable Trust)」條款而無權動用;該筆資金被指定分 20 年逐步捐入長庚醫療基金,用於癌症治療。對比子女僅能取得臺灣本地帳戶中的 100 億,這段家族戲劇讓「信託 vs. 遺產」的張力一覽無遺,也凸顯了家族辦公室在傳承結構設計上的關鍵角色。 一、家族辦公室觀點:從三大構面解讀 構面 傳統思維 王永慶案例的「顛覆」 家族辦公室可貢獻之處 財富所有權 個人資產 → 子女繼承 財富歸屬信託,子女僅為「潛在受益人」 事前教育家族:所有權分離、受託人角色、信託保護 資產使命 留錢給孩子 「留責任給孩子、留資源給社會」— 每年 20 億公益支出 協助擘畫「雙重底線」

「美式 vs 英式分紅保單」一次看懂兩大熱門儲蓄保險策略!

「美式 vs 英式分紅保單」一次看懂兩大熱門儲蓄保險策略!

在香港保險市場中,分紅型保單長期受到財富管理專業人士與高資產客戶的重視。這類產品兼具「保障」與「收益」的雙重功能,是資產保全與增值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市場發展,分紅保單逐漸分化為兩大主流類型:「美式分紅」與「英式分紅」。兩者的分紅機制與資金運用方式截然不同,適用族群與理財目標也有所差異。 本文將從制度設計、資金運用、回報表現與適用對象四大面向出發,分析這兩種保單類型的核心特徵,協助讀者釐清選擇邏輯。 一、英式美式差異 美式分紅:靈活派發、即時現金流 美式分紅保單的主要特色在於「每年派發現金紅利」。保險公司根據當年營運盈餘表現,按年度將一部分利潤以現金形式分派給保單持有人。這些紅利可選擇直接提領、抵扣保費或用以購買額外保障。 相對於保守型或長期規劃導向的產品,美式分紅保單提供了高度的資金靈活度。這類設計尤其適合對流動性有需求的投保人,例如企業主、準備子女教育金的家庭,或預備提前退休者。 不過需留意的是,現金紅利並不保證發放,與保險公司財務狀況息息相關,屬於非保證收益。 英式分紅:長期複利、穩健增值 英式分紅保單則採取「保額分紅」機制,紅利不會即時派發,而是以